餐厅日志:总是“肚子饿饿”的老陈
总是“肚子饿饿”的老陈
实际年龄90岁,心理年龄20岁,自认为“93岁”的认知症患者老陈走进了“忘不了餐厅”,这位鲐背老人,坚强而独立,已经走过九十个春秋的她,骨子里流淌着勤劳和善良的血液。
那年,很冷
1933年的初春,柳枝刚刚抽出嫩芽,有女婴呱呱坠地,生逢乱世的她开启了属于她的一生。
战争中,百姓总是受苦的,“活着”的根本是“吃”,这成为饥寒交迫中人民的头等大事。在一年中最热闹的除夕夜却仍旧饿着肚子的老陈,从那一刻起便知晓了这个道理,于是“民以食为天”深深烙印在幼小的她心中,直至今日,不肯忘却。
心灵有个小缺口
因吃不饱而身材娇小的女孩对食物是谨慎而珍惜的,小麦、高粱,每一粒粮食都承载着生的希望,于是“有粮食就要吃光,能多吃就多吃,绝对不能饿着肚子”成为她活下去的信念。对可以种植粮食的土地有着深厚情感的她成长为一个开朗、热心的人,小小的她渐渐长大,优秀的她积极入党,上山下乡,伴随土地,一心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。
“时光匆匆催人老”。当风霜镌刻皱纹,留不住所有岁月的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“老陈”,患有认知症后总是说“肚子饿”,于是家人在她的抽屉里、口袋里放足零食。因无法分清肚子饿还是饱,这位老顽童常常吃得“过头”,撑得坐在沙发上不愿起身,却仍然会边说好饿好饿,还边疑惑着怎么吃不下了。
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,当家人考虑身体开始定量提供食物,老陈便委屈地瞪着眼睛,“我肚子饿,你们要饿着我,不给饭吃吗?我年纪很大了,不可以不吃饭的。”面对如孩童般的母亲,女儿总是心疼又难过,她知道这样的情况不能再继续。
胃满满的话心也会满满的
在这趟名为认知症的列车上,中途上车的她不仅忘记了座位,还忘记了曾在退休后游历四方,享受生活的时光;忘记了家人钻研食谱为她制作各种美味的日子;忘记了她今年并非93岁;忘记身处何时,身在何地,更不知终点在何方。
可当她踏入“忘不了餐厅”,那一瞬仿佛时光倒流,年迈的老陈又成为了那个女孩。不同的是,在满是食物的餐厅中,她感受到安全与平静,“这个餐厅真好看,一定有很多吃的,一家子也吃不完,不会再在过年的时候饿肚子了。”近百年的时光,她终于将幼小而缺失的心灵填满。
名副其实的“金牌店长”,面对顾客时的热情迎接,在医务社工帮助下介绍餐厅、引导入座,动作熟练得仿佛已经在心中演练了无数次。当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,老陈忽然有些害羞,“现在我能在餐厅里面为人民服务,是我应该做的,而且这里香喷喷的,多幸福啊!”粮食是活着的保障,经历过太多苦日子的她,多吃一粒米都觉得甜。
虽然偶尔她也会在上菜时执着地要把食物带回家,或者自然地坐下来将自己当作顾客品尝美食,但融入“忘不了餐厅”的老陈不再像以前一样时刻闹着“肚子饿饿”,她犹如一位在记忆中跋涉的旅客,历经万水千山却仍在回忆里打转,所幸她途经此地,始终在找寻的脚步停止,属于她的生命齿轮,开始转动。